春晚东归留赠李功曹

芳田岐路斜,脉脉惜年华。

云路青丝骑,香含翠幰车。

歌声仍隔水,醉色未侵花。

唯有怀乡客,东飞羡曙鸦。

作者简介(杨巨源)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春晚东归留赠李功曹

《春晚东归留赠李功曹》是唐代诗人杨巨源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芳田岐路斜,

脉脉惜年华。

云路青丝骑,

香含翠幰车。

歌声仍隔水,

醉色未侵花。

唯有怀乡客,

东飞羡曙鸦。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春天归程中的离别情景,诗人将离别的思念之情融入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中。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青春光阴的珍惜和对归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离别的感慨。

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芳田岐路斜,脉脉惜年华。”描绘了春天的归程,花田斜斜的小路,诗人对年华逝去的珍惜之情。接着,诗人用“云路青丝骑,香含翠幰车。”来形容自己离别行程的模样,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归乡之路的期待与希冀。

诗的下半部分“歌声仍隔水,醉色未侵花。”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色,诗人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诗中的“歌声”和“醉色”是诗人离别时的伴侣,然而它们无法越过水面和花朵,直接触及诗人的内心,体现了离别时的孤独和无奈。

最后两句“唯有怀乡客,东飞羡曙鸦。”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思念。诗人自称“怀乡客”,意味着他是一个寄居他乡、思念家乡的客人。他羡慕东方的曙光和鸦鸟的自由,希望自己能像它们一样早日归乡。

整首诗词通过对春天离别归程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光阴的珍惜、对归乡的思念和对离别的痛苦。同时,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借景抒情的手法,增加了诗词的艺术感和表现力,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与思想。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歌声青丝唯有年华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