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家避地

菟裘真可老,飘寓失初心。

去去家山远,行行泽国深。

光阴三翼过,情绪二毛侵。

何日干戈定,鸥盟得再寻。

作者简介(葛立方)

葛立方

葛立方(?~1164), 南宋诗论家、词人。字常之,自号懒真子。丹阳(今属江苏)人,后定居湖州吴兴(今浙江湖州)。

携家避地

《携家避地》是宋代诗人葛立方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携带家人避难异地,

菟裘已然破旧成老,可谓岁月的见证。

飘泊在外,失去了最初的心愿。

远离家园,前往他处,家山渐行渐远。

漫长的旅途,穿越了浩瀚的土地。

时光飞逝,三年如翼般匆忙过去,

情绪沉重,犹如两根头发的侵袭。

期待何时战乱平息,

盼望鸥鸟的盟约再度寻回。

这首诗词以悲愤的语调表达了诗人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的心境。诗人抱着家人,逃离家园,面临着陌生的环境和未知的命运。他用"菟裘"(兔皮制作的衣袍)来象征岁月的流逝,暗示着自己的衰老。诗中的"初心"指的是最初的愿望和梦想,而在漂泊流离的过程中,诗人逐渐失去了这份初心。

诗人通过"家山"和"泽国"的对比,表达了对家园的思念和对异地的陌生感。他深感时光的匆忙,情绪沉重如同两根头发的侵袭,表现出内心的困惑和压抑。然而,诗人仍怀有希望,期待战乱平息,盼望能够重新找到鸥鸟的盟约,即找到安定和归属感。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凝练的语言,以富有感情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流离失所的心境。诗中的景物和情感相互映衬,传达出对家园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渴望。这一主题在宋代流亡诗中颇为常见,葛立方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以细腻的文字表达了当时流离失所者的心声,展示了生活的艰辛和对稳定生活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携家避地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干戈光阴情绪行行菟裘二毛泽国初心鸥盟飘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