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休师归长沙宁觐

高堂亲老本师存,多难长悬两处魂。

已说战尘消汉口,便随征棹别荆门。

晴吟野阔无耕地,晚宿湾深有钓村。

他日更思衰老否,七年相伴琢诗言。

作者简介(齐己)

齐己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送休师归长沙宁觐

《送休师归长沙宁觐》是唐代诗人齐己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对恩师离去的送别之情,同时抒发了对长沙的思念和对岁月流转的思考。

中文译文:

敬爱的老师离开了慈云府,

他经历了困难磨砺,灵魂历久弥存。

曾说过战争带来的尘埃已经消散,

如今随着征船分别,离开荆门。

晴天吟唱在广袤无人耕种的野地上,

夜晚在湾水深处有一个钓鱼村。

以后是否还会思念老去的时光,

七年的相伴充满了琢磨诗言。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送别恩师的场景,展现了齐己对老师的敬爱之情。他提到老师经历过很多的困难和考验,但是坚守信念,灵魂仍然存在。在战乱过后,老师已经安全归来,齐己在这里借着送别之际表达了对恩师的敬慕之情。

同时,齐己在诗中也表达了对长沙的思念之情。他在文字中描绘了长沙的自然风光,晴天在辽阔的野地上吟唱,夜晚在湾水深处有钓鱼村。这些描写不仅展示了齐己对家乡的眷恋,也暗示了他在异乡的孤寂和思念之情。

最后,齐己用问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思考。他在诗末提问,以后是否还会思念老去的时光。这句问句,既是对自己对年华流逝的担忧,也是对与恩师分离相伴的时光的回顾。七年中的相伴给了他许多琢磨和沉思,他希望这份思考和回忆能够一直伴随着自己。

总之,这首诗词以送别恩师为背景,娓娓道来了齐己对恩师的敬爱和思念之情,同时也借着对长沙的描写和对时间流逝的思考,抒发了对故乡和岁月的情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高堂相伴耕地征棹老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