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伏

五世单丁家,在家亦如客。

悲欢恼客抱,每恨江海窄。

今日初伏过,浴出易絺綌。

树头来禽熟,隔水不可摘。

明年西湖去,凉云簪藉白。

此时且健饭,宁耐朱炎赫。

淮童少解事,醉拾西瓜擘。

强笑领其真,寓吟自成癖。

中伏

《中伏》是宋代董嗣杲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人以自己家境贫寒、虽在家中却如同客人的身份为背景,表达了对生活的悲欢与思索。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伏

五世单丁家,

在家亦如客。

悲欢恼客抱,

每恨江海窄。

今日初伏过,

浴出易絺綌。

树头来禽熟,

隔水不可摘。

明年西湖去,

凉云簪藉白。

此时且健饭,

宁耐朱炎赫。

淮童少解事,

醉拾西瓜擘。

强笑领其真,

寓吟自成癖。

译文:

五代以来,单丁一家,

在家中也像是客人。

悲欢困扰着客人的心,

每每怨恨江海狭窄。

今天初伏已经过去,

沐浴之后衣衫变得轻薄。

树梢上的鸟儿已经成熟,

可隔水却无法摘取。

明年我将去西湖,

凉云佩戴在头上如白色发髻。

此时只能享受美食,

又怎么能忍受炎炎夏日的炙热。

淮童少年不懂世事,

醉醺醺地摘取西瓜。

勉强笑着领略真意,

将诗意寄寓其中,成为一种癖好。

诗意和赏析:

《中伏》一诗通过描绘诗人家境贫寒、在家中却如同客人的境遇,表达了对生活的悲欢和思索。诗中的"五世单丁家"意味着贫困已经持续了几代,家境艰难。"在家亦如客"传达了诗人无法真正融入家庭、感受到家的温暖。"悲欢恼客抱,每恨江海窄"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痛苦和困扰,对环境的限制和局限感到不满。

随着初伏的结束,诗人描述了自己沐浴之后衣衫的轻薄,这里可能有着暗喻,表示诗人希望自己能够摆脱困境,过上更好的生活。"树头来禽熟,隔水不可摘"则是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但由于现实的限制,无法实现。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展望了未来。"明年西湖去,凉云簪藉白"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向往和希望,希望能够离开现状,追求更美好的生活。然而,"此时且健饭,宁耐朱炎赫"又提醒自己要在现实中坚持生活,忍受炎热的夏天。

诗的结尾,诗人以淮童少年的形象出现。淮童少解事,醉拾西瓜擘,强笑领其真,寓吟自成癖。这里的淮童少年可能象征着纯真和无忧无虑的状态,通过醉酒和摘取西瓜来寻找快乐,而诗人则以强笑来领略真实的意义,并将寓吟的情感融入其中,成为一种癖好。

整首诗通过对家庭境遇和对未来的展望,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悲欢和思索。诗人在贫困和困境中努力寻找快乐和希望,通过寓吟来宣泄内心的情感。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传达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展示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与思考,让人对生活的困境和人生的意义产生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中伏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不可树头江海单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