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才孺伯惠诗颇及参问

鹤氅蒲团养粹和,冥心十地六波罗。

宦情微似庵摩勒,佛行高於窣堵波。

海裹泥牛端解笑,庵前石镜不须磨。

拟询一句合头语,只恐新罗鹞子过。

作者简介(葛立方)

葛立方

葛立方(?~1164), 南宋诗论家、词人。字常之,自号懒真子。丹阳(今属江苏)人,后定居湖州吴兴(今浙江湖州)。

蒙才孺伯惠诗颇及参问

《蒙才孺伯惠诗颇及参问》是葛立方创作的一首诗词,属于宋代文学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鹤氅蒲团养粹和,

冥心十地六波罗。

宦情微似庵摩勒,

佛行高於窣堵波。

海裹泥牛端解笑,

庵前石镜不须磨。

拟询一句合头语,

只恐新罗鹞子过。

中文译文:

白鹤衣裳,蒲团上养精华,

默默修炼达到十地六波罗。

身在官场,心境似庵摩勒,

修行佛法高于窣堵波。

海中泥牛自得其乐,

庵前石镜无需磨光。

打算提问一个开头之语,

只怕新罗的鹞子飞过。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佛教修行的主题为中心,表达了作者对修行和官场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首句描述了一幅鹤衣蒲团的景象,寓意着修炼者在宁静中修养精华。接着提到"冥心十地六波罗",指的是修行者通过默默冥想,达到了佛教的十地六波罗(修行境界)。

第三句和第四句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和修行的对比。宦情微似庵摩勒,说明作者在官场中的情感微弱,类似于庵摩勒(指佛教中的僧人)。而佛行高於窣堵波,则表示作者认为佛法修行的重要性超过了世俗的纷扰。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海裹泥牛端解笑,意味着修行者在世俗纷扰中仍能保持超然和快乐。庵前石镜不须磨,表示修行者不需要追求外在的虚荣和世俗的浮华,内心已经得到净化和提升。

最后两句是作者的疑问和忧虑。拟询一句合头语,意味着作者在思索如何提问一个开头之语,可能是提问如何在修行中保持初衷。只恐新罗鹞子过,则表示作者担心自己的问题可能会被外在的干扰所打断,新罗鹞子象征着外界的喧嚣和纷扰。

整首诗词以佛教修行为主题,通过对修行和官场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修行境界的追求和对纯净内心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时期士人在纷繁世事中对内心净化的思考和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蒙才孺伯惠诗颇及参问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宦情鹞子行高鹤氅蒲团石镜须磨十地合头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