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崔司空伤姬人

昔时南浦别,鹤怨宝琴弦。

今日东方至,鸾销珠镜前。

水流衔砌咽,月影向窗悬。

妆匣凄馀粉,熏炉灭旧烟。

晚庭摧玉树,寒帐委金莲。

佳人不再得,云日几千年。

作者简介(杨炯)

杨炯

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和崔司空伤姬人

《和崔司空伤姬人》

昔时南浦别,鹤怨宝琴弦。

今日东方至,鸾销珠镜前。

水流衔砌咽,月影向窗悬。

妆匣凄馀粉,熏炉灭旧烟。

晚庭摧玉树,寒帐委金莲。

佳人不再得,云日几千年。

中文译文:

往昔别离南浦边,孤鹤为琴声而怨嗟。

如今新郎来自东方,凤凰在珠镜前销烟。

水流从砌石缝中咽喉,月光从窗中倾泻而悬。

妆匣中只残留了凄美的粉末,熏炉中烟尘早已消散。

晚夜花园中玉树凋谢痛心,寒帐中金莲挂着忧怜。

美人再难相见,如云日已逝去千年。

诗意和赏析:这首诗词是唐代杨炯创作的,描述了离别之后情人重逢的情景。词意深沉抒情,以巧妙的比喻和意象,表达出诗人对离别时刻的怀念和对重逢的愉悦之情。诗人通过鹤怨宝琴弦、鸾销珠镜前等形象的描绘,烘托出诗人心里的痛苦和焦虑。水流衔砌咽、月影向窗悬等语言手法,生动地展现了重逢的喜悦和激动。妆匣凄馀粉、熏炉灭旧烟等细腻的描写,凸显出离别带来的伤感和时光的消逝。最后两句“佳人不再得,云日几千年”,用简练而含蓄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永远不能重逢的遗憾之情。整首诗词既表达了离别的伤感,又展示了再次相逢的喜悦,体现了人们在长久的困苦和等待之后心灵所获得的酬答和宽慰。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佳人水流熏炉金莲琴弦晚庭南浦别寒帐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