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游南山过陈公立后亭作)

足力穷时山已晦。

却上轻舟,急棹穿沙背。

云影渐随风力退。

一川月白寒光碎。

唤客主人陶谢辈。

拂石移尊,不管游人醉。

罗绮丛中无此会。

只疑身在烟霞外。

作者简介(李弥逊)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蝶恋花(游南山过陈公立后亭作)

《蝶恋花(游南山过陈公立后亭作)》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李弥逊。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足力穷时山已晦。

却上轻舟,急棹穿沙背。

云影渐随风力退。

一川月白寒光碎。

唤客主人陶谢辈。

拂石移尊,不管游人醉。

罗绮丛中无此会。

只疑身在烟霞外。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轻舟,在河流中急速划桨穿越沙滩,远离尘嚣的景象。诗人感叹自己身处逆境之中,但他的心境却因为这次舟行而得到了宣泄和净化。在舟行的过程中,诗人感受到云影随着风力渐渐消散,整个河川的月光洒下,冷冽的光芒破碎了寂静的夜空。他唤醒了主人陶谢辈,移动酒杯,却并不理会周围游人的醉意。他认为这种美景与罗绮丛中的繁华无法相比,只能怀疑自己仿佛身在遥远的烟霞之外。

赏析:

这首诗词以游船穿越南山后的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诗人的内心感受,传达了作者对逆境的抒发和对烟霞之外的遥远向往。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足力穷时山已晦,揭示了作者身处逆境之中,感到困顿无助。却上轻舟,急棹穿沙背,表现了诗人寻求解脱和净化的愿望。云影渐随风力退,通过云影的随风消散,强调了逆境的渐渐消散,带来内心的宁静。一川月白寒光碎,通过描绘月光洒在河川上,破碎的寒光,表现了一种冷冽而寂静的美感。

诗的后半部分,唤客主人陶谢辈,拂石移尊,不管游人醉,表现了诗人对主人的唤醒和对独自饮酒的态度。诗人认为这种美景是无法与罗绮丛中的繁华相比的,只能怀疑自己仿佛身在遥远的烟霞之外,表达了对远离尘嚣、追求高远境界的向往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内心感受,展示了作者面对逆境时的追求净化和远离尘嚣的心境。同时,表达了对繁华世界的冷漠和对远离尘嚣的向往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轻舟主人游人疑身唤客烟霞风力寒光移尊急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