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苏阮二公晚春游西溪二首

唤客班荆杂乱言,雀罗成日罢张门,自缘贫病无过辙,可是疏慵不出村。

阮子何人对青白,韦郎几日寄寒温。

北枝留得瑶香在,更约文尊此地论。

作者简介(李弥逊)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同苏阮二公晚春游西溪二首

《同苏阮二公晚春游西溪二首》是宋代诗人李弥逊创作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苏阮二公(可能是作者的朋友)在晚春时分共同游览西溪的情景。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同苏阮二公晚春游西溪二首》

唤客班荆杂乱言,

雀罗成日罢张门。

自缘贫病无过辙,

可是疏慵不出村。

阮子何人对青白,

韦郎几日寄寒温。

北枝留得瑶香在,

更约文尊此地论。

诗意:

这首诗以诗人与苏阮二公在晚春时节游览西溪的场景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的身世和心境,抒发了对友谊和乡愁的思考。诗人自述贫病的困境使他无法离开村落,疏于应酬。而诗中的苏阮二公和韦郎则成为他的知己,诗人渴望与他们共享文化和友谊,留下美好的回忆。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情绪,通过对自身境遇的描写,展示了一种对于友谊和知己的渴望。诗人以自己贫病无法外出的困境,表达了一种无奈和疏离感,但也透露出对于友谊和文化交流的向往。苏阮二公和韦郎成为了诗人的精神寄托和情感寄托,他们的存在给诗人带来了温暖和慰藉。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与苏阮二公相约在这个地方继续交流,共同探讨文学艺术的愿望。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情感的抒发,展现出了诗人对于友谊和乡愁的深刻思考。它揭示了人们在困境中渴望寻找知己、共享友谊和文化的情感,同时又表达了对于美好时光的向往和珍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交融,给读者带来了共鸣和思考,使人们对于友情和人生的价值有了一种更深入的感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同苏阮二公晚春游西溪二首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此地杂乱贫病青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