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郎中弟见寄

穷秋璧月才圆后,犹忆桑弧初挂年。

千里一尊欢稚子,祝君从我傲壶天。

作者简介(李弥逊)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次韵郎中弟见寄

《次韵郎中弟见寄》是宋代李弥逊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穷秋璧月才圆后,

在秋季的末尾,完美的明月刚刚圆满,

犹忆桑弧初挂年。

我仍然怀念着当年桑木的弓弦初次张开。

千里一尊欢稚子,

千里之外,一个快乐的稚子正在欢庆,

祝君从我傲壶天。

我祝福你能像我一样自豪地享受生活。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秋天的月亮、桑木的弓弦和远方的欢乐场面,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和祝福的思念之情。月亮象征着完美和圆满,暗示着美好的时光已经过去。桑木的弓弦代表着年少时的激情和朝气,使人怀念起年轻时的快乐时光。远方的欢乐场景则传递了一种祝福和喜悦的情绪,作者希望接收这份祝福的人能够从容自信地面对生活,像作者一样享受人生的美好。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通过几个意象的巧妙组合,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悟。作者通过月亮、弓弦和欢乐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恋和对未来的祝福。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具体的景物和场景相结合,使诗词充满了生动感和情感共鸣。整首诗意蕴含丰富,通过对时间流转和人生轨迹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视和对他人幸福的祝愿。同时,诗人以自然景物为载体,将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体的意象,使诗词更加生动有趣。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这首诗词引发了读者对人生、时光和幸福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次韵郎中弟见寄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稚子千里桑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