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岩起晓晴

白衣苍狗暗还明,造物何心听改更。

雨足龟鱼方得计,日高蛙黾自消声。

浮溪荇带罗初展,粘壁虫书字不成。

正喜太清无点缀,惨舒谁复较阴晴。

作者简介(李弥逊)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次韵岩起晓晴

《次韵岩起晓晴》是宋代诗人李弥逊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白衣苍狗暗还明,

造物何心听改更。

雨足龟鱼方得计,

日高蛙黾自消声。

浮溪荇带罗初展,

粘壁虫书字不成。

正喜太清无点缀,

惨舒谁复较阴晴。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清晨的景象。白衣苍狗指的是雾霭弥漫的早晨,暗指天色尚未完全明亮,还处于昏暗的状态。作者思索自然界的运行,感叹造物主的意图和心思,暗示人类的无奈。雨水充沛,才能让龟鱼得以计算时间,而当太阳升得高时,蛙声和蝉鸣也会逐渐消失。诗中还描绘了溪水上漂浮的荇草在清晨初展开来,但在虫子爬行时,无法在壁上写字,表达了人世间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世间事物的思考和感慨。诗人以朴素的语言,将清晨的景象与人类的生活联系起来,展现了自然界和人类之间的微妙关系。诗中的白衣苍狗、雨足龟鱼、日高蛙黾等形象,以及浮溪荇带罗初展、粘壁虫书字不成等描写,通过对细微之处的观察,传达出生活中的变化和无法掌控的命运。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朴素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示了宋代诗人独特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方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次韵岩起晓晴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不成造物阴晴惨舒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