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福州程进道止戈堂二首

一麾局促楚江东,时喜邻藩好信通。

坐厌文书朱墨里,静思谈笑圣贤中。

浮瓯小试茶膏白,照眼分尝荔子红。

想见高堂分凫鹜,竞追乐事赏年丰。

作者简介(李弥逊)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寄题福州程进道止戈堂二首

《寄题福州程进道止戈堂二首》是宋代李弥逊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麾局促楚江东,

时喜邻藩好信通。

坐厌文书朱墨里,

静思谈笑圣贤中。

浮瓯小试茶膏白,

照眼分尝荔子红。

想见高堂分凫鹜,

竞追乐事赏年丰。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以福州程进道的止戈堂为题材,通过描绘堂中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于友情、学问和乐事的向往和赞美。

首节描绘了楚江东畔,程进道在这里展开麾下局势的紧张和忙碌。诗中提到的“邻藩”指的是福建的邻近地区,表明程进道和周围藩镇的交往密切,喜好互通消息。

第二节中,作者坐在止戈堂内,对于繁琐的文书工作感到厌倦。他静坐思索,回忆和思考圣贤们的言谈笑语,意味着他渴望追求高尚的学问和道德修养。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茶和荔枝的情景。浮瓯是一种茶具,作者用它来小试茶的香味,茶膏白意味着茶汤的颜色洁白清澈。而荔子则象征着丰收和美好,作者品尝着红色的荔子,给人以美好的享受和愉悦的感觉。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高堂和丰收的向往。高堂指的是高尚的家庭,分凫鹜意味着分赠凫鹜,象征着友情和亲情的交流。竞追乐事赏年丰,表明作者希望积极追求快乐和享受,赞美丰收之年的喜悦。

整首诗意境宁静优美,通过描绘福州程进道的止戈堂,表达了作者对于友情、学问和乐事的向往和赞美。同时,通过茶和荔子的描写,增添了生活情趣和愉悦的感觉。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示了作者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于人际关系的重视,传递出积极向上的情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寄题福州程进道止戈堂二首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高堂局促谈笑想见圣贤乐事文书荔子静思朱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