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曾德明司理留题西山兼简苏宰二首

手程南阶竹,关情一纪中。

倦游憎眼白,便静脱尘红。

放浪渊明洒,浮游御寇风。

吴霜鬓如许,何处觅还童。

作者简介(李弥逊)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次韵曾德明司理留题西山兼简苏宰二首

《次韵曾德明司理留题西山兼简苏宰二首》是宋代李弥逊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手程南阶竹,

关情一纪中。

倦游憎眼白,

便静脱尘红。

放浪渊明洒,

浮游御寇风。

吴霜鬓如许,

何处觅还童。

诗意:

这首诗以手持程南阶竹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于纷繁世事的疲倦和厌倦之情。诗人感慨自己的游历让眼睛变得疲倦而失去光彩,希望能够静下心来远离尘嚣的喧嚣。他将自己的心境比作放浪不羁的渊明洒和漂泊飘荡的御寇风,而他的发髻已经如同吴地的霜一般白了,渴望能够找回年少时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简短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诗人通过对手持竹子的描写,展示了一种对尘世繁杂的厌倦之情,希望能够远离喧嚣,寻找内心的宁静。他用自己疲惫的眼神来象征自己在外漂泊的经历,希望能够摆脱浮躁,回归平静。而描述自己鬓发如霜,则表达了对时光的流逝和对年少时光的怀念之情。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构建了一幅画面,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追求。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自身的感受的表达,诗人传达了对于纷繁世事的厌倦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望。这种对于返璞归真的向往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使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哲理和人生思考的意味。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次韵曾德明司理留题西山兼简苏宰二首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倦游放浪眼白还童浮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