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甫西山之咏

秋畦霭黄云,神用报力穑。

腰镰谁家子,喜见眼中碧。

我车返山阿,木落山更寂。

年登妻啼饥,掩户坐太息。

不知金田翁,安用作弦直。

已矣复何言,兹理断可析。

浩歌出长林,披榛携子侄。

作者简介(李弥逊)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次韵甫西山之咏

《次韵甫西山之咏》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秋畦霭黄云,

在秋天的田间,黄色的云霞弥漫着,

神用报力穑。

这是神灵用来回报人们辛勤劳作的丰收。

腰镰谁家子,

手持镰刀的是哪个家庭的孩子,

喜见眼中碧。

他喜悦地看到了眼前一片碧绿。

我车返山阿,

我驾车回到了山坡,

木落山更寂。

山上的树木已经落叶,更显得寂静。

年登妻啼饥,

年老的妻子因饥饿而哭泣,

掩户坐太息。

她坐在掩着门户的地方,叹息不已。

不知金田翁,

我不知道金田翁,

安用作弦直。

他安稳地将箭矢拉直。

已矣复何言,

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还能说什么呢?

兹理断可析。

这种情况已经无可挽回。

浩歌出长林,

豪迈的歌声从茂密的林中传出,

披榛携子侄。

他穿越荆棘,带着儿女和侄子。

这首诗词描绘了秋天农田的景色和人们的生活状况。诗人通过描写黄色的云霞和丰收的景象,表达了神灵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回报。然而,诗中也描绘了一些悲凉的情景,如老妇人因饥饿而哭泣和金田翁坚守弦直的形象。最后,诗人以浩歌出长林的形象,表达了对生活的乐观和豪迈的态度。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农田景象和人们生活的观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细节的关注展现了对自然与人情的感悟。同时,诗中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传递出丰富的情感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次韵甫西山之咏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长林不知家子太息用作矣复掩户啼饥子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