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思

贱妾留南楚,征夫向北燕。

三秋方一日,少别比千年。

不掩嚬红缕,无论数绿钱。

相思明月夜,迢递白云天。

作者简介(杨炯)

杨炯

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有所思

《有所思》

贱妾留南楚,

征夫向北燕。

三秋方一日,

少别比千年。

不掩嚬红缕,

无论数绿钱。

相思明月夜,

迢递白云天。

中文译文:

我这贱妾留在南楚,

而我的征夫正在北燕。

三个秋天刚刚度过一天,

短暂的离别感却像过了千年。

不把绰红线掩盖,

也不去计较敲几根碧绿的钱。

思念之情在明亮的月夜里,

乘着飘逸的白云缓缓飘远。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杨炯所作,描述了一个贱妾与征夫分别的场景和她们的思念之情。贱妾在南楚,而征夫去了北燕,两地相隔遥远。虽然只是短暂的分离,但贱妾感受到的离别之苦却强烈如千年般漫长。她不去掩盖自己的相思之情,也不计较财富的多少,只是在明亮的月夜里心向征夫,情意在远方飘逸如白云。

这首诗表达了离别的辛苦和思念的浓烈,情感真挚而深沉。诗人通过对贱妾的描写,展示了她珍贵的情感,即使面对隔绝的空间和时间,她依然保持着对征夫深深的思念。诗的意境清新明朗,通过明月清辉和白云的形象描绘,增强了诗的抒情色彩,使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的柔情和思念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贱妾迢递白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