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宣城丞厅双梅)

竹边柳外,两两寒梅树。

疏影上帘栊,似却□一枝横暮。

玉肌瘦损,有恨不禁春,萦冰珮,整风裳,怅望瑶台路。

我来胜赏,持酒花深处。

天晓酿幽香,正一霎、如酥小雨。

江山得助,臭味许谁同,长安远,故人疏,梦到江南否。

作者简介(李弥逊)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蓦山溪(宣城丞厅双梅)

蓦山溪(宣城丞厅双梅)

竹边柳外,两两寒梅树。

疏影上帘栊,似却□一枝横暮。

玉肌瘦损,有恨不禁春,萦冰珮,整风裳,怅望瑶台路。

我来胜赏,持酒花深处。

天晓酿幽香,正一霎、如酥小雨。

江山得助,臭味许谁同,长安远,故人疏,梦到江南否。

诗词的中文译文:

忽然来到山溪边,

竹林中,柳树外,繁花两两。

倾斜的影子爬上帘栊,

仿佛一支笔,横过黄昏。

婀娜的身姿,瘦弱而凄美,

她瘦薄的身材,有着禁不住的春情。

腰间缠着镀银的玉珮,

衣袂整齐如风舞瑶台,

她忧郁地望着远方的路。

我来到这儿,赏花胜过,

手持酒杯坐在花丛深处。

天明时,幽香酿花,

一霎那间,如酥般的小雨。

江山艳美,谁与我共享?

长安远在他乡,故人疏离,

我在梦中又回到了江南吗?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山溪边上的景色和一个诗人对花的赏析。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拓展,将自然景物与自己的情感融为一体。

诗中的“两两寒梅树”是描绘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即将到来的景象。梅花是寒冷季节中少见的花卉,它独立于枝头,不畏严寒,象征着坚强和勇气。诗人通过描绘梅花的形态和寒冷外表,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恨意和无法禁受春天的想望。

诗人以第一人称来描述自己来到这个山溪边,享受酒与花的美景。在这儿,诗人感受到了花朵的醉人香气和酒的美味,让人陶醉其中。这种感受所带来的心灵愉悦是无法言喻的。

然而,诗人也表达了一种孤独和思乡之情。他提到长安远在他乡,想起了故人疏离的情况。最后一句诗问道:“我在梦中又回到了江南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回忆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和情感的细腻感受,展示了他独特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中的意象和形象描写都很生动,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想象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帘栊怅望瘦损疏影寒梅横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