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石侍御山庄

烟霞非俗宇,岩壑只幽居。

水浸何曾畎,荒郊不复锄。

影浓山树密,香浅泽花疏。

阔堑防斜径,平堤夹小渠。

莲房若个实,竹节几重虚。

萧然隔城市,酌醴焚枯鱼。

作者简介(杨炯)

杨炯

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和石侍御山庄

《和石侍御山庄》

烟霞非俗宇,

岩壑只幽居。

水浸何曾畎,

荒郊不复锄。

影浓山树密,

香浅泽花疏。

阔堑防斜径,

平堤夹小渠。

莲房若个实,

竹节几重虚。

萧然隔城市,

酌醴焚枯鱼。

中文译文:

烟霞不是普通的宅邸,

岩壑只有幽深的居所。

水氾滥从未废弃过低洼,

荒凉的郊野不再被犁耕。

浓密的树影遮挡了山间,

淡淡的花香在湖泊间稀疏。

广阔的水沟防止斜径,

平静的堤坝夹着小渠。

莲房仿佛实在存在,

竹节重重却显虚幻。

寂静地与繁华城市隔离,

品饮醴酒,燃烧枯鱼。

诗意:

这首诗以山庄为背景,表达了对幽静自然环境的赞美和追求。诗中描绘了山庄的风景,表达了作者对宁静与与自然的向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于清净宁静生活的向往,并提醒人们应该珍惜自然与幽静的居住环境。

赏析:

诗人通过对山庄环境的描绘,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烟霞、岩壑、山树、泽花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山庄中的静谧与幽深之美。通过对比城市的喧嚣与山庄的宁静,诗人表达了追求宁静与自然生活的意愿。诗中的酌醴焚枯鱼一句,既是诗人对幽静生活的向往,也是对世俗烦扰的一种拒绝。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流畅自然的韵律表达了杨炯对幽静自然环境的向往之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对比,展示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同时呼唤人们重新关注自然与宁静生活的重要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城市幽居烟霞水浸荒郊岩壑竹节莲房阔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