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尚明学士挽诗二首

四十才名重,归来白发侵。

一官驹在谷,有子鹤鸣阴。

胜著潜夫论,今亡子敬琴。

送车知几两,松壑助哀音。

作者简介(李弥逊)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郑尚明学士挽诗二首

《郑尚明学士挽诗二首》是宋代李弥逊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挽诗二首

四十才名重,

归来白发侵。

一官驹在谷,

有子鹤鸣阴。

胜著潜夫论,

今亡子敬琴。

送车知几两,

松壑助哀音。

诗词的中文译文:

第一首:

四十岁时名声显赫,

归来时白发已经侵蚀。

曾经有位官员驻守在山谷,

有位学者儿子在阴暗处鸣叫。

第二首:

胜利之时表彰了隐居之士的理论,

如今失去了儿子,他是琴艺高超的音乐家。

送走马车时,我知道有几两重要,

山谷中的松树和峡谷加深了哀伤的音调。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郑尚明这位学士的挽歌。郑尚明曾经在四十岁时名声显赫,但回到家乡后,白发已经侵蚀了他的头发,暗示岁月的无情和沧桑的感叹。诗中描绘了他曾经担任官员的时候,驻守在山谷的情景,以及他儿子在幽暗处鸣叫的形象,这些形象通过对比凸显了郑尚明曾经的荣耀和今天的孤寂。

诗的第二部分,提到了郑尚明的儿子,他是一位擅长琴艺的音乐家,但现在已经去世了。这表达了诗人对儿子的思念和悲痛之情。最后两句诗以送行的场景为背景,描述了诗人在送别马车时的心情。他知道车上装载的东西有多重,这可以理解为对儿子灵魂的珍视和怀念。同时,松树和峡谷的景色也增强了诗人内心的哀伤和凄凉。

整首诗以平和的语气抒发了诗人对郑尚明和他儿子的思念之情,展示了岁月流转和生命无常的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巧妙地表达了内心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悲伤和对逝去时光的回忆。这首诗词展现了宋代诗人对家庭和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深刻感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郑尚明学士挽诗二首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白发归来有子鹤鸣送车几两亡子潜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