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节赐群臣宴赋七韵

东风变梅柳,万汇生春光。

中和纪月令,方与天地长。

耽乐岂予尚,懿兹时景良。

庶遂亭育恩,同致寰海康。

君臣永终始,交泰符阴阳。

曲沼水新碧,华林桃稍芳。

胜赏信多欢,戒之在无荒。

作者简介(李适)

李适

唐德宗李适(kuò)(742年5月27日―805年2月25日),唐代宗李豫长子,唐朝第九位皇帝(除武则天和唐殇帝以外),在位二十六年(779年6月12日―805年2月25日 )。初封奉节郡王,代宗宝应元年(762年)为天下兵马元帅,改封鲁王。安史之乱平定后,拜尚书令,改封鲁王、雍王。广德二年(764年),被立为皇太子。大历十四年(779年)五月,代宗驾崩,李适即位。李适在位前期,以强明自任,坚持信用文武百官,严禁宦官干政,用杨炎为相,废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颇有一番中兴气象。后任用卢杞等,政局转坏。建中四年(783年),爆发“泾原兵变”,李适出逃奉天,后依靠李晟等平乱,但叛乱中文官武将的相继失节与宦官集团的忠心护驾所形成的强烈反差使李适放弃了以往的观念。执政后期,李适委任宦官为禁军统帅,在全国范围内增收间架、茶叶等杂税,导致民怨日深。对藩镇多事姑息,使其势力日渐增强。李适在位时期,对外联合回纥、南诏,打击吐蕃,成功扭转对吐蕃的战略劣势,为唐宪宗的“元和中兴”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李适于会宁殿驾崩,享寿六十四岁。谥号神武孝文皇帝,庙号德宗,葬于崇陵。李适善属文,尤工于诗。《全唐诗》录有其诗。

中和节赐群臣宴赋七韵

中和节赐群臣宴赋七韵

东风变梅柳,万汇生春光。

中和纪月令,方与天地长。

耽乐岂予尚,懿兹时景良。

庶遂亭育恩,同致寰海康。

君臣永终始,交泰符阴阳。

曲沼水新碧,华林桃稍芳。

胜赏信多欢,戒之在无荒。

中文译文:

东风使梅婀娜的柳絮在万物中生生不息,春光渐渐舒展开来。

中和节令规定了月份,使得天地间的和谐能够延续。

我怎能忽略这快乐时光,欣赏这美好景色呢。

愿人们能够共同培育充满恩惠的时光,努力创造一个和谐世界。

君臣之间的和谐将会永不停止,象征着阴阳的交合。

湖泊的水变得更加清澈,华林里的桃花也绽放得更加鲜艳。

胜利与赏赐带来更多的欢乐,但我们应该谨记不要过于放纵。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欢迎和对和谐时光的美好期许。他借东风、梅柳和节令的变化来象征春天的来临,以及人们应该与天地保持和谐的关系,共同营造一个和平、繁荣的社会。作者希望君臣能够永续和谐,人们能够享受丰收和胜利带来的快乐,但也警示不要过于放纵,要保持戒惧之心。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清新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来临,并表达了作者对和谐时光的美好向往。诗句中运用了梅柳、天地、阴阳等形象寓意,使得诗歌更富有韵律感和意境感。通过这些意象,作者将春天的美景与和谐之道相结合,寓意深刻。整首诗写意明快,积极向上,是李适典型的诗歌风格,展现了唐代文人对和谐、康乐生活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春光天地君臣终始万汇懿兹时景月令岂予耽乐育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