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李适)

唐德宗李适(kuò)(742年5月27日―805年2月25日),唐代宗李豫长子,唐朝第九位皇帝(除武则天和唐殇帝以外),在位二十六年(779年6月12日―805年2月25日 )。初封奉节郡王,代宗宝应元年(762年)为天下兵马元帅,改封鲁王。安史之乱平定后,拜尚书令,改封鲁王、雍王。广德二年(764年),被立为皇太子。大历十四年(779年)五月,代宗驾崩,李适即位。李适在位前期,以强明自任,坚持信用文武百官,严禁宦官干政,用杨炎为相,废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颇有一番中兴气象。后任用卢杞等,政局转坏。建中四年(783年),爆发“泾原兵变”,李适出逃奉天,后依靠李晟等平乱,但叛乱中文官武将的相继失节与宦官集团的忠心护驾所形成的强烈反差使李适放弃了以往的观念。执政后期,李适委任宦官为禁军统帅,在全国范围内增收间架、茶叶等杂税,导致民怨日深。对藩镇多事姑息,使其势力日渐增强。李适在位时期,对外联合回纥、南诏,打击吐蕃,成功扭转对吐蕃的战略劣势,为唐宪宗的“元和中兴”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李适于会宁殿驾崩,享寿六十四岁。谥号神武孝文皇帝,庙号德宗,葬于崇陵。李适善属文,尤工于诗。《全唐诗》录有其诗。
三日书怀因示百僚
《三日书怀因示百僚》是唐代李适创作的一首诗。诗意描述了春天佳节上元巳的美好景象,展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治国思想。
中文译文:
佳节上元巳,
芳时属暮春。
流觞想兰亭,
捧剑得金人。
风轻水初绿,
日晴花更新。
天文信昭回,
皇道颇敷陈。
恭己每从俭,
清心常保真。
戒兹游衍乐,
书以示群臣。
诗意:
诗人描绘了一个春天的佳节,春光明媚,景色宜人。诗中提到了“流觞想兰亭”,表现了诗人对兰亭饮酒的向往和怀念之情。同时,诗人也提到了“捧剑得金人”,以此来表达自己希望得到崇高的荣誉和地位的愿望。
诗中还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观,如轻风拂过水面,水流初澄见底,阳光晴朗,花朵迎接新的一天。这些景色象征着明朗、和谐和繁荣,暗示着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的繁荣。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用“天文信昭回,皇道颇敷陈”来表达皇道正统的意思,希望国家秩序良好,政治生活正直。他强调了“恭己每从俭,清心常保真”,表明自己一直以俭朴作为处世的原则,保持纯粹的心灵。
最后,诗人写下了“戒兹游衍乐,书以示群臣”,表达了“戒兹”言谆意重的要求,以此向高官们展示他的才华和治国之道,以期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赏析:
这首诗的意境明朗明媚,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的抱负和热爱国家的情怀。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和自己的思想理念,展示了他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追求高贵理想的精神。此外,诗中所提及的兰亭、金人等典故也充分展示了作者的学识和文化修养。整首诗语言流畅,用词简洁,表达清晰,展示了作者李适的才华和治国抱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